Search


答應出版社,為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新書「至味在人間」繁體中文版寫推薦序。
  • Share this:


答應出版社,為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新書「至味在人間」繁體中文版寫推薦序。

我好不喜歡寫推薦序,自認是沒文化沒深度又不會用文字包裝的人,但是對於兩岸的中華料理,我有很深刻的感受。

而且至味在人間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版我有,幾個月前在南京先鋒書店購得,當時也非常吃驚,像是台北君悅飯店地下停車場般的書店規模,藏書之豐之廣,我甚至還看到三毛介紹台北吃喝玩樂的簡體字書。

舌尖上的中國,老實說我沒認真看,因為連續好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,到中國幾個城市Long Stay,深入採訪吃喝玩樂,看到許多進步的一面,所以不喜歡舌尖上的中國都在講老的,從前的,甚至是少的,快消失的美食。

就像前輩美食家歌頌的鰣魚,大家寫出的文字都照著古書寫,更甚者錦上添花,但幾年前去上海連續吃了兩盤半片鰣魚(鰣魚貴,所以一盤半片),內心起伏之大,感慨見面不如聞名,忍不住把鰣魚比做虱目魚,連跟服務人員要求要學美食家吸吮魚鱗的舉動,都被笑是蠢呆的過時之舉。

台灣美食家早期討論中國大陸的中華料理,大都在爬梳古人文字,並回憶過往加以著墨,但細究起來好多人沒吃過中國大陸的,但兩相對照穿插寫得好精采。

待兩岸開放,觀光頻繁,台灣有人提出文革之後,傳統又好吃的中菜不在中國而在台灣,甚至用鼎泰豐的小籠包標準打趴中國東西南北的各式包子,在我看來也是另一種沒文化又自大的現象。

至味在人間,談的都是近幾年陳導的美食經驗,是我想要,新的真實的不是樣板化的中國美食,當然也有許多是細說從頭,但寫的全是生活滋味。

「一切不能拌飯的菜都是耍流氓」,陳導的破題強而有力,至味或許是山珍海味,可以是粗茶淡飯,但至味絕對是珍惜之味,一口飯,一塊肉,一夾菜,吃個精光,一粒不剩,涓滴不留的痛快。

就像我葛格保師傅為我做的五花肉小油菜黑米菜飯便當,吃完了還不想洗,因為實在太香了!還想吃,就是我的至味。

(此文非推薦序,只是有感而發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中廣流行網103.3超級美食家,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1:07至12:00,每周一至周四晚?
View all posts